+86 18988945661
contact@iflowpower.com
+86 18988945661
Mwandishi:Iflowpower- Leverandør av bærbar kraftstasjon
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 破局新能源汽车助推核心部件——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
上半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累计完成74.7GWH,同比增长217.5%。
亮眼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问题:有多少动力锂离子电池要“退役”,但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行业还不够规范,回收体系还不完善,存在着安全环保隐患。 2014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开始普及,其锂离子电池动态寿命在8年左右。 据业内统计,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总量约为20万吨;2022年,预计将有42万吨动力锂离子电池“退役”;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上升至78万吨。
面对即将到来的强劲锂电池“退役”潮,业内人士指出,应完善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体系,建立梯次利用和再资源回收体系,防止新能源汽车后腿。 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延续6年来新高,整车制造能力和动力锂离子电池产能过剩,动力锂离子电池复苏才刚刚起步。 据媒体报道,由于正规渠道回收成本和处理费用高,经济效益低,约有一半“退役”的动力锂离子电池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非正规市场。
这是一股强劲的锂离子电池“退役”潮。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一直以绿色、环保、节能著称。 但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一旦发生电解液泄漏,就会导致有毒且具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流入自然环境。 三维锂离子电池材料中含有的锰、钴、镍等重金属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同时,新能源汽车动态锂离子电池性能指标较高,电池容量衰减可达20%以上。
因此,很多“退役”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还能被利用和重新资源化,不会造成浪费。 污染和浪费无疑会损害新能源汽车多年维护的环保、节能形象。 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亟待压减短板。
目前,“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重要有阶梯利用和回收提取原材料两大方向。 电池残余价值量难以估算、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材料回收经济性、梯次利用缺乏技术标准等。 事实上,监管层面在锂离子电池回收方面动作频频。
早在2018年,工信部等7部门就联合启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 今年,“加快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也被写入政府报告。 国家发改委7月1日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
未来,有望有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助力行业走向健康发展。 从商业角度来看,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仍是一片蓝海,发展潜力非常大。 奥格尼蒂预计,在中国剩余价值量的情况下,2020年至2030年磷酸铁锂及离子电池梯队规模将达到680亿元。
预计2020~2030年三元锂离子电池累计回收利用空间将达到135亿元。 可以说,强力的锂电池回收应该规范,也是值得深思的。
要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工人日报)/作者:杜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