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8988945661
contact@iflowpower.com
+86 18988945661
ଲେଖକ: ଆଇଫ୍ଲୋପାୱାର - Soláthraí Stáisiún Cumhachta Inaistrithe
純電動車最大的問題,就是續航力。 即使工程師處於研發初期,也很難解決容量夠大的電池組。 政府層面甚至透過行政手段,讓道路出現更多的充電樁。
同樣難以解決的是,純電動車充電慢的問題。 充電慢的時候,已經不是車主的時間了,背後是運輸和道路系統的效率。 一個司機慢了10分鐘,就會對後續收費的卡車形成蝴蝶效應。
同時,充電樁附近停放的車輛過多,會導致停車空間、道路等阻礙其他車輛通行。 為此,就有了快速充電技術,讓充電時間更縮短。
但如何減少呢,得花上三十多分鐘的時間。 有沒有一種幾分鐘就能完成的充電技術?別說了,真的。 如果你用的是一些自主品牌的微型車,很有可能會取消快充口,只保留慢速充電口。
這種充電方式相對來說,只適合每天的通勤距離。 地球這麼大的城市,要收取這種奢侈的空間,是很難的。 有人覺得充電時間慢,但至少,成本低,何樂而不為?但對實車來說,快充的效率更高。
不過快充也有風險。 四分鐘你能做什麼?充滿電!根據法國ElectricLoading公司介紹,其研發的快速充電網路可在4分鐘內為保時捷MISSIONE純電動車充滿電。 雖然這個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為燃油車縮短充電時間帶來了可能。
第一眼看到,確實被震撼了。 有沒有能力取代燃油車呢?然而專家告訴我們,這並不科學。 因為保時捷的規劃,Mission的充電功率是350KW的充電站,而且在官方網路上介紹,15分鐘就能充電80%。
但ElectricLoad設計有充電設備,運作功率為360kW。 和保時捷相比,10千瓦雖然只有10千瓦,但時間卻劃分了三分之二,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質疑。 為什麼會受傷呢?別以為電動車充電,只是簡單插插頭就完成了,其實,稍有不慎就會有危險。
光是8月份,就發生多起因電動車充電所引發的火災事件。 其中包括遼陽、聊城、成都的新生力量;以及安徽銅陵的電動客車。 光是2018年5月三個月時間,公開通報的電動車起火事故就多達16起,發生事故的有9起,充電自燃的有9起。
其他事故原因還有電瓶故障、電器元件短路、自燃等。 歸根結底是因為電池在充電過程中受到損傷。 之所以電池會受傷,很重要要從電池的原理說起。
由於能量密度處於電化學場的範圍內,所以是理論極限。 快充只是達到最佳充電速度的那一段,卻無法全程維持高功率的充電速度。 充電過程中,鋰離子要處於兩電極之間的嵌入與脫出狀態,正極負極並不會發生氧化反應。
但現在的充電方式都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來充電,而不是鋰離子電池遵循自身規律的充電方式。 以目前的充電方式,大概能夠減少30%的電池壽命。 同時,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倍率也值得關注。
其中,是指單位額定容量下的充放電電流。 當額定容量為100ah時,充放電倍率為0.2c。
一般鋰離子電池的充電電流設定在0.2C至1C之間,電流越大,充電越快,但電池發熱越嚴重。 另一方面,使用過大的電流充電又會造成容量充滿不完,因為電池內的電化學反應時間較長。
有可能有理論可能事實上,現在常見的多正極金屬複合氧化物電池,如果要充電8分鐘,理論上要用10C的放大倍率來做。 國內鋰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專家表示,10年的北京奧運會,針對各種問題進行了各種實驗。 當時的三元材料電池,5分鐘就能充滿電。
實驗中,三維鋰離子電池在快速充電的過程中,熱量無法快速散發,使得爆炸的可能性增加。 考慮到安全問題,研究團隊認為該技術不能用在純電動車上,只能用在混合動力汽車上。 同時,該市供電網路還不具備輸送如此龐大電能的基本條件。
假設一輛公車是150KWH的電池。 充電需要5分鐘。 一輛母線將有100KW的供電能力。
如果有幾十萬輛公車充電,就會對電網造成很大的衝擊。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無疑是汽車能源架構的補充和延伸。 站在更高的層面上,國家能源結構比例的調整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深層原因之一。
但回到消費層面,充電樁的數量佈局和分佈,如何覆蓋城市內使用的電動車。 同時加快每輛車的充電速度,進而加快週轉率,確實是件好事。 但在目前的技術和成本控制下,在各種條件下,一般百姓想要享受這種福利,可能還需時日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