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8988945661
contact@iflowpower.com
+86 18988945661
作者:Iflowpower – 便攜式電站供應商
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其核心部件-動力鋰離子電池正逐步從政策層面受到關注。 近期工信部已建立新能源電池回收管理制度,同時,資本對鋰離子電池的追逐也十分活躍。 踏上發展「高速公路」的新能源車,由於早期車輛進入淘汰期,開始面臨保障額度低的問題。
汽車產業協會汽車資訊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北斗終端認證聯盟秘書長朱偉華接受《我的國商報》採訪時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使用五年後的回收率只有20%,電池的回收是車企必須要做的事情。 新能源車更新換代快,未來共享租賃將是發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正在籌備對動力鋰離子電池進行第一步管理。
「汽車廠應該負責電池的回收。 「工業與資訊化部長」苗圩。 問題的問題>>目前國內有40%的電動車產品,殘值率不錯,5年保值的只有20%。
朱煒華說。 據了解,影響新能源汽車保值率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包括汽車本身的品質、技術等許多因素。 第三方評估公司也表示:“由於市場數據較少,目前還沒有針對新能源汽車的評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山西二手車人士表示:「市場上的新能源二手車基本上為零。 朱偉華補充說:「二手車主不願意接受新能源汽車是因為價格有補貼、電池問題嚴重。 「雖然新能源比例數值為空白,但新能源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更換週期如期而至。
根據產業研究機構預測,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將迎來首輪“上報”,至2020年上報量將超過24.8萬噸,約為2016年上報量的20倍。 未來等待回收的動力鋰離子電池數量還不是估算值。 根據2016年10月公佈的《節能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00萬輛。
2030年將達到1000萬輛,上述目標還不包括混合動力車。 以每輛純電動車中動力鋰離子電池的重量計算,2025年所用純電動車重量將達到280萬噸,2030年將達到700萬噸。
「退役電池經過無害化處理,將會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 二次污染源頭不好處理。 “一位不願意出名的汽車分析師。
全國人大監察委員會副主任羅寶明公開表示:“電動車紅火了怎麼辦,電池報廢了怎麼辦,問題迫在眉睫。” 「模式探索事實上,目前國內已經有不少車企提出新能源電池回收項目,這些都指向政策。 「回收(電池)是車企的義務,不然污染很嚴重,而且規定很快就會出台。
朱煒華給予了肯定。 一位北汽新能源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在節電模式的應用上,北汽新能源已經開始研究車子、電力分離。 電池由電池營運商作為生產廠商進行運營,日常用電以租賃或購買電的方式進行。
「據了解,車電分離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消費者的門檻和成本,消費者真正需要的只是汽車本身。 車和家推出的可拆卸電池的SEV預約租賃也有類似情況。 「電動車的更新非常快,直接擁有它,智慧網聯的升級也非常快,未來幾年汽車更像手機。
」朱煒臣解釋「未來共享租屋是一個好辦法。 車主擁有使用權,汽車企業從事回收業務。 「車電分離的另一個好處是把電池集中到專業的營運公司,隨時隨地進行電池維護、體檢、回收、再利用、更新等。
」上述汽車分析師說。 「北汽新能源這幾年的精力都集中在換乘計程車業務。 運行後,下一步將以北京為先例,在全國推行私人買車政策。
以後你不買電池的話,基本上就這個價錢賣了。 60% 的價格。 」上述北汽新能源內部人士表示。
車企的另一種嘗試,是利用電池的階梯效應來進行另一種嘗試。 有業內人士表示,淘汰了乘用車等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可以用在高速行駛的車輛上。 「現在供應商可以透過物理和化學的方法重新列印三維離子電池,這個已經在做了。
「北汽新能源內部人士也肯定了電池階梯式發展的可能性。 據了解,電池階梯式發展概念由來已久,問題在於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相對落後,2015年之前階梯式發展幾乎是空白。 清華大學核電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徐勝明表示:「廢棄動力鋰離子電池的資源回收和梯次利用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現在有很多企業在這些領域佈局,目前處於技術積累和發展階段。
未來,回收技術和階梯利用技術的創新是公司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前景巨大,雖然動力鋰離子電池發展道路坎坷,但近年來推出的諸多政策都大力推動了新能源車的發展。 根據工信部統計,今年6月1日至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4萬輛和39.8萬輛。
截至2016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00萬輛。 並且在新能源汽車核心零件動力鋰離子電池方面的佈局也已啟動。 據悉,目前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約有150家。
從整車廠到零件廠商,都爭相宣稱動力鋰離子電池體系的亮點。 今年5月,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成立動力鋰電兩大子公司,分別負責鋰離子電池研發及電池模組研發、系統開發; 7月,北汽集團與大漢動力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投資50億元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及動力鋰離子電池工廠; 10月,東風汽車集團表示,擬收購寧德時代股份,並洽談新的電池公司;同月,長安汽車公佈“香格里拉計劃”,宣布佈局動力鋰離子電池;華晨寶馬也在10月揭幕了新建的高壓動力鋰離子電池中心; 11月,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領域的兩大領導企業綠美旗下的全資子公司荊門綠美與邦普循環及兩家投資公司共同增資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計劃年產2萬噸三元正極材料,並在公司成立後12個月內投入生產。 「想要佈局新能源汽車,掌握新能源核心技術是關鍵。
未來車企都會在此佈局,動力鋰離子電池的前景不怒自威。 」上述汽車分析師說。 此外,動力鋰離子電池層面的政策也開始規範。
工信部公佈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對銷售的所有新能源汽車產品進行運行安全狀況監控,並對每一台新能源汽車產品建立檔案。 追蹤記錄、維護、保養以及動態鋰離子電池回收。 上述汽車分析師肯定:「一切都在標準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