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18988945661
contact@iflowpower.com
+86 18988945661
作者:Iflowpower – 便攜式電站供應商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後,車企不得不想辦法節省成本,動力鋰離子電池作為“大件”,汽車被視為重要載體。 然而,電池原物料價格上漲,且出現壟斷現象。 圍繞著這些問題,記者對涉及車企、電池等領域展開了深入調查。
新能源車的發展離不開動力鋰離子電池。 作為核心零件,動力鋰離子電池成本佔整車成本的30%至50%。 但另一方面,由於電池成本高昂,電動車的售價明顯高於同級燃油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新能源車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足。
進一步降低電池成本,提升電池效能,成為整個產業努力的方向。 事實上,今年電池企業面臨的情況與往年不同,因為「造假」事件,第一季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到的衝擊超出預期,電池企業面臨來自各方的壓力。 ■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成本的上漲與企業原物料價格密切相關。
今年年初,動力鋰離子電池原料鈷、鎳、銅、碳酸鋰等價格大幅上漲。 舉例來說,三維鋰離子電池生產中碳酸鋰的價格是碳酸鹽。 2015年碳酸鋰價格約5萬~9萬元/噸。
2016年攀升至16萬元/噸;另一重要原料金屬鈷價也一路走高,電解價格從2015年的20萬元/噸,攀升至2017年的近40萬元/噸。 相較於正極材料價格的瘋狂,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價格相對穩定,整體看電池原料價格呈現上漲趨勢。 除了上游原物料價格上漲,電池企業還要面臨整車企業的擠壓。
東風揚子江汽車副總經理、總工程師雷洪振直言:“整車廠會對保留的動力鋰電池企業進行補貼,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據了解,從2017年開始,整車廠與電池企業的博弈已然上演。 新能源汽車市場部部長李懷亞對記者表示,車企在初期就和電池公司進行談判,希望進一步降低電池價格。
事實上,電池廠商的壓力不僅來自於成本,政策改變導致的技術路線也給電池廠商帶來不小的壓力。 電池生產企業必須根據政策標準調整電池規格、包裝方式甚至材料配方。 ■ 產業鏈雙向延伸可能帶來的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以及整車企業情勢不斷的複雜化,電池企業必須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內部人士對《我國汽車報》記者表示:“其實應該是‘兩次擠壓’的壓力,很多電池企業都有自己的應對策略:一方面我可以成立原材料公司,保證公司使用原材料的最優價格;另一方面可以進入股份公司,創建一個共同體,減輕企業自身的壓力。” 國軒高科所在的公司就是最典型的。 公司一直致力於鋰電動力鋰離子電池及其上下游產業的發展。
2016年年產8000噸正極材料生產線已建成,規劃產量5萬噸。 保證動力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自給。 此外,公司也入股北汽新能源,持有其3.
75%的股權,使得兩人的合作關係更加穩固。 比亞迪也在原料領域進行佈局。 去年,比亞迪表示,將與青海鹽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卓誠興公司共同成立新公司青海薩里湖畔地資源開發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新公司專門從事鹽湖鋰資源開發、生產和銷售,重要生產碳酸鋰、氫氧化鋰等。 據了解,除上述投入外,電池公司也透過技術創新、規模生產、攤銷成本等方式降低成本。
■企業毛利率或降至 20% 需要相關成本指引 關於動態鋰離子電池成本的降低,國家層級已經制定了相關指引。 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至2020年,動力鋰離子電池單體成本為0.6元/WH,系統成本為1元/WH;至2025年,單體成本為0。
5元/WH,系統成本為0.9元/WH;至2030年,單體成本0.4元/WH,系統成本0。
8元/天。 據了解,主流電池公司電池組價格前兩年都有明顯下降。 目前磷酸鋰離子電池組的價格約為1.
7~1.8元/WH,三元鋰電池組的價格為1.4~1.
7元/WH。 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電池企業折舊成本的下降及無力回天的特點,技術進步帶來能量密度的提高,從而使電池組價格下降,2017年鋰離子電池價格預計動態漲幅在20%以上。 需要關注的是,動力鋰離子電池過剩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
龍頭公司基本上形成,價格跌幅將遠超預期。 隨著下半年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產能釋放,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產品價格有進一步下降。
預計2017年至2020年間,第一梯隊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毛利率將由30%降至20%左右。